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,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,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,性裸交a片a∨天传媒公司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客戶服務 > 理財課堂 > 投資者教育 > 正文

金融知識普及月-違法違規案例

2019-09-17    

字號:

“公開宣傳”篇

私募基金姓“私”,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,不得公開推介、宣傳、打廣告。然而,不法分子利用私募基金從事非法活動,大肆公開宣傳。否則,就難以在短時間內大量吸收資金,就難以募新還舊維持資金鏈不斷,就難以誘騙非合格投資者“入局”,…… 

案例1  私募姓“私”不姓“公” 公開募集切莫碰 

私募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募集,單只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累計不得超過法律規定的特定數量,即契約型基金不得超過200人,合伙型基金不得超過50人。但不少私募基金管理人利用投資者對“私募基金”的誤解,突破或變相突破私募基金“少數人”限制,向不特定多數人宣傳、募集資金。更有甚者,有的管理人以高利回報作為誘惑,以“私募基金”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的違法行為。

合伙企業E,私募基金管理人,采取收取加盟費(300萬)的模式設立“加盟網點”——成立合伙企業F并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,代銷E的私募基金。E與合伙企業G共同發起設立私募基金,E為普通合伙人、執行事務合伙人,G為有限合伙人,雙方約定有限合伙人G的責任為“協助E進行基金募集,包括以其擁有的社會資源組織潛在的基金投資人,推薦資金的募集渠道,協助進行基金路演宣傳,策劃和組織有關新聞發布會等”。E在多方“合伙伙伴”共同推介下,E管理基金的投資人數量眾多,單只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累計超過法律規定的特定數量,受害投資者眾多、財產損失大。同時,為規避私募基金投資人數上限,對于出資入伙的投資人,E未將其作為合伙企業合伙人予以工商變更登記,也未在基金業協會對基金進行備案。

通過上述案例,提醒投資者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:

一是要摸清情況。投資者在投資前通過各種手段對募集資金基金進行調查了解,可以仔細審視基金宣傳推介的渠道、語言和行為方式,查看是否存在公開宣傳、向不特定對象募集等情況。還可以多方了解基金管理人過往業績、市場口碑以及誠信規范情況等。

二是要警惕高收益“陷阱”。“天上不會掉餡餅”,收益與風險成正比,不可能存在無風險的高收益。同時,要綜合宏觀經濟環境,對投資收益理性預期。對于明顯超出合理范圍的無風險年化收益,完全不要相信。

三是要持續關注。投資者在認購私募基金產品后,應當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產品投資、運行情況,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約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。投資者若發現重大風險,要及時向監管部門或基金業協會反映。

案例2  宣傳,宣傳,還是宣傳……

為拓寬募資渠道,方便投資者,部分私募機構與銀行、保險等機構合作進行代銷私募基金。而個別不法份子,利用投資者對銀行、保險機構的信任,或復制保險營銷、傳銷等手段,以欺騙手段向非合格投資者兜售私募基金。

H公司是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。2014年底,H公司設立了h基金,并請保險公司銷售團隊進行代銷。保險銷售團隊主要針對購買了保險理財產品的客戶,向其宣傳推介h基金,宣稱是保險公司為回饋老客戶特別推出的正規產品,年化收益率達到9%,并有正規銀行托管。部分投資者相信了上述宣傳,于是簽訂了基金合同,約定投資金額5萬至150萬不等,投資期限為1年;2017年,部分投資者發現基金到期無法兌付,且H公司已經人去樓空。隨后,監管部門核查,發現H公司僅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h基金1只產品,投資者數量為3名,認繳金額1億元,實繳金額0元。該基金實際于2014年底至2016年底共發行4期,涉及投資者700多人,其中大部分投資者的投資金額都不超過100萬元,托管銀行信息也不屬實。目前,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。

C公司是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,并設立了期限為45天、90天、180天、1年至10年,年化收益率為12%~17%,投資起點為2萬元的“資金托管”產品。因實際控制人具有保險從業經歷,便將保險的營銷手法復制到產品推廣上:由營銷人員打著私募基金產品的幌子向不特定對象推薦“資金托管”產品,通過舉辦大型的“理財講座”或者客戶拉客戶等方式,吸引客戶到公司經營場地填寫《投資申請書》,公司向客戶出具《合同確認函》,欺騙大量投資人,其中以中老年女性居多。C公司以《合同確認函》的方式確認投資人的投資資金,且公開宣傳、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、承諾收益等行為明顯不符合私募基金本質,已被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查處。

I公司2016年3月至4月在基金業協會備案3只私募基金產品,規模1200余萬元,涉及投資者5人。此后,再未向基金業協會備案過私募產品。然而,I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,一直以固定年化收益率8%~14%的高息為誘餌,面向社會不特定群體開展宣傳。I公司通過推介會、發傳單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大肆宣傳,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、股權方式還本付息或給付回報。公司業務員亦向社會不特定人群進行宣傳,并與其簽訂所謂投資合同,吸收存款。公司對業務員予以重獎激勵,對吸收資金一定金額以上的,獎勵高級轎車。2018年,公安機關對I公司進行立案偵查。經公安機關初步偵查,近5年來,I公司客戶實際認購金額數十億元,其中約六成返還客戶本息,剩余資金用于投資、運營、獎勵業務員和個人購置房產、車輛等奢侈消費。I公司的日常運營費用、給業務員的返點現金提成均達數億元,還有大量資金被公司實際控制人用于購買名貴奢侈品、夜總會娛樂等奢侈消費。

宣傳不是過,但公開宣傳則是錯。私募基金本姓“私”,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,不得公開推介、宣傳、打廣告。然而,不法分子利用私募基金從事非法活動,公開宣傳往往是必經之路。否則,就難以短時間內大量吸納資金,就難以募新還舊維持資金鏈,就難以誘騙非合格投資者“入局”,……。因此,現實中虛假宣傳、夸大宣傳、誤導性宣傳比比皆是,拉上“政府平臺”“國企背景”“銀行保險合作”等大旗的手段層出不窮。監管也發現,非法集資的“偽私募”一般通過大量招聘低學歷人員,采取“底薪+提成”的方式激勵其兜售所謂的“私募基金產品”;銷售人員往往為了高比例提成收入,通過召開宣傳推介會、陌生拜訪、微信宣傳等方式公開宣傳產品高息、保本,誘導投資者。

榮譽光環無法變現,不能成為投資的理由,也不能彌補投資損失;企業形象不等于經營能力,外表光鮮亮麗,內部實則千瘡百孔。投資時,不能只看宣傳效果,也不能盲目輕信所謂的政府背景,更不能直觀的通過外在表象判斷企業實力。投資者面對強大的宣傳攻勢,要多一分懷疑,少一分僥幸,切記“沖動就是魔鬼”,只要抵住“公開宣傳”第一波攻勢,非法集資也許便離你很遠、很遠。 

“保本保收益”篇

私募基金非“債”,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資者承諾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,私募基金往往不具有固定收益證券的特點。

案例3  承諾保本是套路 擦亮眼睛莫陷坑 

按照規定,私募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。但仍有私募機構通過關聯方擔保、關聯方承諾回購等方式,變相承諾保本保收益,欺騙投資者。

A集團是J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J公司)的實際控制人。2017年,在J公司j私募基金產品資金募集過程中,A集團公司為推動產品盡快募集資金,與投資者一對一簽署了基金份額回購協議,承諾將在1年后,以本金112%的價格購買投資者所持有的全部基金份額。1年后,A集團并未如約回購基金份額。經監管核查,j私募基金產品的資金并未投到合同約定的項目,而是被A集團挪作他用,涉嫌集資詐騙。目前,公安機關已對A集團以及J公司展開刑事調查。

K基金公司設立了10余家分公司,以銷售私募基金產品為名,在省內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廣泛開展資金募集活動。投資者5萬元起投,上不封頂。K基金公司除與投資者簽署基金合同外,還簽署《基金認購書》,明確投資本金、期限、年化收益率,由沒有擔保能力或未實際運營擔保公司向投資者提供《擔保函》,對本息進行擔保。K基金公司按月、季或年度向投資者支付8%~18%不等的約定收益。大部分投資者嘗到返息的甜頭后,進行了滾動投資以期獲取更高的收益。K基金公司也通過“借新還舊”滾動操作的方式維持經營,直至2018年資金鏈斷裂,實際控制人跑路,才停止募集,露出了非法集資的面目。

通過上述案例,提醒投資者:

一是投資有風險,千萬不要相信“保本”的宣傳。天下沒有“包賺不賠”的生意,私募基金也不例外,私募機構雖然是專業投資機構,但即使是知名的私募機構也存在投資失敗的案例。因此,投資者要牢記,投資有風險,投資私募基金不是放貸,任何保本或收益承諾都是投資陷阱,都是“不靠譜”的。

二是不要貪圖短期回報、高息回報。股權類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于非上市公司股權,具有投資周期長、退出難度大的特點,一般很難在短期內收回投資,也難以在短期內鎖定投資回報。投資者要牢記,所謂的短期收回投資、高息回報不過是違法違規者拋出的誘餌。

三是認真比對私募機構公示信息,審慎作出投資決策。投資者投資前,要通過基金業協會查詢比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息,發現異常的,應及時向監管部門反映。上述案例中,A集團是通過“買殼”成為J公司的大股東,但基金業協會公示的J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東信息,并未顯示A集團是其大股東。如果投資者在購買產品前,對J公司的上述異常情況予以充分關注,在很大程度上就可避免上當受騙。